编者按:沟东村,共127户,396人,党员16人,土地430亩,属于库区移民整体搬迁村,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2017年实现脱贫。近年来,沟东村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主线,以党建统领乡村治理,把一个经济弱、环境差的贫困村,转变成一个组织强、民心聚、产业兴、治理好、环境美的示范村庄,村庄先后被评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沟东新村位于风景秀美的莱西湖北岸,距镇驻地6公里,共531户,1502人,党员53人,土地2000亩,下辖5个自然村,其中沟东等4个村庄属于库区移民整体搬迁村,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2017年4个村庄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以来,沟东新村持续深化“党群一家亲”的党建工作理念,以区域性党支部为统领,深入推进村庄发展、治理、服务融合,打通乡村振兴沟东新村路径。村集体实现年收入101万元,人均收入20800元,村庄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村居,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
一、增强“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区域性党支部统领作用。建设坚强堡垒。强化区域化党建统领作用,设置乡村旅游、社会治理等5个专业型党小组,优化组织链条,强化班子配备,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新村党支部仅用2天时间就收缴玉池村陈欠20万元,先后破解玉池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南埠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难题。锻造过硬队伍。根据53名党员特点,纳入5个专业型党小组实行区域整合、分类管理、划片负责,更新党员干部的办事理念,将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联户”活动,每名党员联系8名农户和1名贫困户,推动党员作用发挥。严肃组织生活。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求,以村党支部为主体,联合五个党小组,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建立支部委员“周一碰头、周末总结”制度,搭建“微党课”学习群,激活区域党建“一池春水”。
二、释放“合”的优势,加快推动村庄发展融合。谋准抱团发展路子。为打破库区搬迁村人多地少、产业分散的问题,村党支部外出跑调研、开夜车学技术,先后召开5次支部大会,确定立足本村实际打造“葡萄产业示范村”的发展目标,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启用遮雨棚栽培技术,延伸发展阳光玫瑰、金手指等8个葡萄品种。以现代农业“嫁接”生态旅游,升级“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连续举办5届环湖葡萄节。整合区域发展要素。充分发挥区域性党支部统筹作用,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高效农业葡萄大棚,建立无核葡萄基地1200亩,发展水肥一体化试验区8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6000余亩的无核葡萄产业集群,实现葡萄产业规模化种植。完善党群利益联结。创新“党支部+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原自然村合作社统分结合,升级打造联村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沟东新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动员群众以每亩400元土地入股,建设合作社服务大厅,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服务管理、统一产品销售,完善党群利益联结机制,年终村集体与群众6:4分红,推动共同富裕。推动改革红利共享。坚持以生产方式转变推动居住方式转变,引导农民居住、公共服务向社区集中,探索推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制度,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示范片区。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规划多层住宅16套、联排别墅49套,计划安置461户。
三、做好“网”的文章,扎实推进村庄治理、服务融合。织密治理网格。依托镇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从党员干部中择优选拔党群服务员16名,每名党群服务员服务30-50户群众,主要实行“321”模式、“4+1+1”工作职责,针对留守儿童、贫困户等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包联,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搭建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办公场所、便民设施等资源,配套建设面积1200平米的村级党群服务站,向群众提供社保、产业培训等11大类、52项服务,建立“代办、跑办”机制,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缩短服务群众半径。深化村民自治。发挥基层协商民主,坚持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每月1次村民代表会,每年至少7-8次村民(户代表)大会,共商共议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感召力强、凝聚人心的作用,构建“三会两队一约”自治体系,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作为治村的“小宪法”,组织群众自发成立协商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组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村党支部开展村庄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赓续移民精神。投资980万元建设面积1500平的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融入青岛农村干部学院“三同”实践基地,打造集移民文化、党性教育等于一体的政德教育示范基地。坚持以身边人、身边事感化人心,积极开展“文明家庭”“道德先锋”等评选活动,架设宣传路旗,营造“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