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未来 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岀战略谋划。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 体,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土地综合整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应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的集成平台和重要抓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对土地整治的诉求存在差异,导致土地整治在每个发展阶段体现岀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乡村地区的“四化”问题(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日益 凸显,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障碍。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使得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环境卫生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愈发显现。在“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整治提岀了新的诉求,要 求原有的土地整治逐渐向“四全四多”(全要素、全覆盖、全过程、全受益,多目 标、多主体、多渠道、多模式)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变。
具体而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以下特征:从农用地整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综 合整治的全要素拓展;从部分区域整治和空间分散整治向全区域整治和集中连片整治转变;从重项目规划设计、轻产业运营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转型;从部分群众受益向区域全体居民受益发展;从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为中心转向统筹空间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生态保护、人居环境、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多目 标,并融合多参与主体、多投资渠道和多运营模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按照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相关部署要求,各省市正在开展全域土 地综合整治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和推进一批“信得过”“叫得响”“可推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整'’岀新意和实效。目前,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形成了“乡村旅遊带动模式”“现代农业引领模式”“传统文化保护模式”等发展思路和路径。
弘扬乡土文化,深度推进人文筑魂。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文化建设 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乡村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在“送”文乞中“种”文化,造就乡村文化自 信,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留住美丽的乡愁。其次,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弘扬乡村文明新风,构建以文化为特色的乡村品牌。最后,文化建设应体现乡土性和多样性,因地制宜地建设文化场景,实现文化景观乞向文化生活化转变。
既能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又能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 这是人民对乡村的期望。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本载体和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分类开展整治,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把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模式与实施路径,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