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党的十九大至2020年1月期间习近平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提出的重要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厚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日趋错综复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我国发展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真实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着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生动反映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切感受到两个大局的重大判断跃然纸上、渗透在字里行间,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这篇文献十分精炼,字数虽然不多,但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娴熟运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两个大局,正确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所有文献,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论述的。
从国际局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纷繁复杂、变乱交织,各种矛盾叠加碰撞,其发展变化之快、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国际秩序、国家关系深刻演变,政治局势、经济版图深刻调整,利益格局、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国际投资大幅萎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美国对我发起贸易战,频繁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之治令世人惊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显现,急流险滩暗礁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努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所有文献,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上产生并形成的。这部著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智慧结晶。
强烈的问题导向,深邃的战略思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是我们党应对复杂局面、攻克艰难险阻的宝贵经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切感受到其中贯穿着敏锐的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导向,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深远的战略眼光、高超的战略思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遇到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遇到的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实践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形势任务的发展深入研究了我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和战略部署。正是这些新的决策部署,使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框架结构、内容展开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有这样几个专题特别引人注意。
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二个专题,紧随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之后,凸显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该专题收入的四篇文献,着力从讲政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阐述了如何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政治领导。他指出,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关于“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三个专题,收入的三篇文献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谋划,这些都是十九大后党中央着重抓的大事。在深刻论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评价制度的标准以及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从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三个层面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了战略部署。
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八个专题,排在“五位一体”的五个专题前面,表明它不是一个分领域、局部的具体问题,而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量。我国发展已进入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如果发生重大风险而我们又手足无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的问题,强调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重大的理论创新,丰硕的思想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开卷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所有文献中唯一一篇没有放置在专题内部的文献。这不仅因为此篇文献的位阶最高——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还因为它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开卷篇具有统领、总揽全书的作用,其后的19个专题、91篇重要文献,都是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深刻阐述和贯彻落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一个鲜明特点和突出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概括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阐明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等等。这些重大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又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阐述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问题;2018年9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阐述了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问题;2019年8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新思路;2019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举措,等等。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彰显出党的创新理论巨大的实践引领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一起,系统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比如,关于经济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主要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来展开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主要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以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相关内容来展开论述,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要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来展开论述,回答了我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把三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看出一些重大思想观点、决策部署在时间上的先后展开、行动上的接续推进、内容上的深化拓展。
真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
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切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责任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更加广泛。能不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我们党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考验。考得不好,我们就会失去民心,失去人民的支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第四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篇文献,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提出一个重大判断: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他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些“最”字,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他反复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发展,站在人民立场深化改革开放,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民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等,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感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农村公路建设、棚户改造、药品安全、学生近视、垃圾分类等问题的指示批示,这些细节生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困难诉求记在心里的人民领袖风范。
科学的行动指南,深远的指导意义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提供了最新教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灵魂。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切感受到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他强调要坚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着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为我们把握各种重大关系、推动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关系。为了说明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两者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的内在机理,他还使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要对分子做好减法,对分母做好加法,协同发力。他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处理好统和分、局部和全局、大和小、优化和协同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要处理好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等等。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党的建设方面的文献占了很大比例,涉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方方面面。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心、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的毅力、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政治魄力。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记初心、践行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团结带领人民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