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高等院校作为承担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任务,开展教育学科建设与高级人才培养,承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的重要机,都建有其相应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机构,设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为其教学、科研、教师培养、人才培养、为学校决策提供政策、理论和实践服务。作为学校二级学院,主要承担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科学研究等工作,为更好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要任务,积极应对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标准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与办学定位需求,特成立“人文学院农林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2、可行性:人文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 67 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9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15人,其学历背景大部分是师范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其中有中国语言文学、英语、日语和韩语等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教学法、课程论等学科与专业教育,近年来教师主要承担省厅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编写教材20余部,教师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式与方法等,基于人文学院教师的学科与专业研究水平,广泛吸纳校内外以及企业相关力量,该研究中心聚焦于农林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对于提升我院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思路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标准指标体系》的要求,特别是积极对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我校全面进行本科合格评估的关键时刻,探索新形势下新情况下我校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2研究目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中心主要从三个领域开展工作:
1)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比较研究。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密切关注国内外应用型农林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和学术前沿,着力研究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及时、准确、高效地为教学与科研研究提供国内外最新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和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应用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较高水平的咨询报告和调研报告。
2)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与路径,对比国内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探索适合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符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研究。对比国内外农林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结构,以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聚焦课程内容整合、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研究,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四、组织与管理
中心主任:王晓霞
副主任:田芸、孟芹、孙彩媛、王晓珍、嵇林、王芬
本中心实行项目管理,具体研究项目和活动的组织,在中心的主持、协调下实行“项目制”管理模式,即以项目为核心进行团队组织,项目负责人面向校内外进行招募,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专项科研攻关和应用研发。
中心下设综合办公室,负责研究中心的内部综合管理,负责研究中心的项目研究的组织与实施、对外联络、专家协调等工作。
综合办公室主任:田芸、嵇林
人文学院
2020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