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杜泽逊教授应邀做客明德讲堂,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文献教学方法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校党委副书记张业赏主持,人文学院院长高千秋、部分教师与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杜泽逊教授从史料梳理、史料考异、版本校勘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
在史料梳理方面,杜教授从闵子骞的故事演变着手,向大家展示了史料梳理的思路和方法。杜教授指出史料的研究是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要要仔细梳理人物和事迹内容差异等细节,然后进行对比辨析,仔细研究其发展脉络。
在史料考异方面,杜教授以《郤克使齐》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史料考异的过程。他指出要对所研究的史料其本质属性进行了解,判断其具体运用领域和价值,并且要对使用史料的来源类型、数量及可靠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版本校勘方面,杜教授以《周易注疏》脱文为例,列举了不同版本的校勘过程,强调版本校勘的重要性。杜教授指出版本校勘就是收集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对比,订正讹误,以求恢复或尽最大限度接近原本面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古籍的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在交流互动环节,杜教授就文献研究底本的选择、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报考、文献学研究的趋势等问题详实回答了师生的提问。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报告会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最后,张业赏对杜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深表感谢,报告内容丰富,讲解透彻,充分彰显了杜教授严谨的治学风范和高尚的学术品格。同时强调,文献工作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智慧的基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撰稿人:陈继贤 田芸 初审:高千秋)
主讲人简介:杜泽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尼山学堂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