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2023年11月1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夏红民署名文章《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 全文如下:
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
夏红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在履职尽责中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纪检监察贡献。
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关心关爱干部、激励担当作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不是彼此对立的。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为什么要高度统一、如何实现高度统一。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考量,有利于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同心圆、最强聚合力。把握实践要求,既鼓励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失误,以“组织为干部担当”激发“干部为事业担当”,又以严明的纪律强化监督约束、净化政治生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局面。把准职责定位,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各方面、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使监督执纪执法既有惩戒的力度、又有关爱的温度,让党员、干部既担当干事、又清正廉洁,释放正向激励的强大正能量。
高度统一到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体现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促进全党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有力举措。从本质属性看,“三个区分开来”是党员应有的权利,写入《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各级党组织应该做到的,而不是对党员的特殊关照。从现实需要看,一些干部怕“洗碗”越多“打碗”越多,干得越多出错越多,导致消极躺平、束手束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个区分开来”就是要解决此类问题,鼓励改革创新、敢闯敢干。从底线要求看,“三个区分开来”每一条都同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说明并不是什么错都可以容,宽容不是纵容,纪法底线不能逾越。
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当好坚强后盾。坚持把守纪法、讲规矩作为必要前提。“三个区分开来”不是纪律松绑,能否适用首先看党员、干部的行为是否在纪法框架内。对履职中的无心之过、探路先行的改革偏差、触碰复杂矛盾的因公差错、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失误、紧急情况下的程序缺失等,只要属于容错纠错的范畴,就要大胆地容、坚决地容、及时地容。反之,对明令禁止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不能容,还要坚决查处。为了保护干部在政商交往、招商引资中干成事、不出事,结合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探索完善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和清廉民企建设“指导清单”,促进政商关系“亲”“清”有界、既“亲”又“清”。坚持把真干事、干实事作为根本所在。党员、干部为公还是谋私、过失还是故意、先行先试还是明知故犯,归根到底在于有没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从监督办案看,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数据造假等,严重浪费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侵害群众利益,其危害并不亚于贪腐,必须严查严治,推动形成以实干为导向、凭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坚持把刹歪风、扬正气作为重要目标。诬告陷害让大胆干事的同志伤心寒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耗费干部精力、增加基层负担,对歪风邪气必须下大气力整治。要严惩诬告陷害,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解除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集中纠治基层治理不良现象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促进党员、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弘扬好作风。
高度统一到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上来
“四种形态”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囊括教育警醒、惩戒挽救和惩治震慑功能,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要求、真爱护。“四种形态”旨在治病救人,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四种形态”彰显严管严治,注重管在经常、抓在日常,既抓违纪、又抓违法,绝不是避重就轻、高举轻放,而是严为常态、动辄则咎。“四种形态”立足标本兼治,既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又注重教育引导、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贯通规纪法、连接“三不腐”,是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
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四种形态”的综合作用,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人文关怀,为党员、干部健康成长、干净干事设立“警戒区”、竖起“高压线”。
处理好预防和惩治的关系。“四种形态”既注重治未病、疗初疾,也勇于医重症、剜腐肉,体现了全面从严、惩防并举。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前,统筹推进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注重用足用好第一种形态,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让党员、干部习惯在严格监督约束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持续稳固惩治“后墙”,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处理好重点和全面的关系。运用“四种形态”,既要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也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在执纪上,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以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各项纪律严起来、硬起来;在对象上,重点管住领导干部,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在领域上,严查金融、国企、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问题,以点带面撬动正风肃纪反腐取得更大成效。
处理好严管和厚爱的关系。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既要无私无畏、敢于斗争,又要用好党的政策策略,让受处理处分的干部口服心服。坚持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问题,该是什么性质就是什么性质,该用哪种形态就用哪种形态,确保每一起案件、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坚持宽严相济、不枉不纵,在监督办案中贯通融合纪法情理,充分释放党的政策策略的强大威力、内在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教育转化、人文关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激励帮扶、关爱回访工作,最大限度教育人帮助人挽救人。
高度统一到精准追责问责上来
问责是管党治党的利器,问得精准能够激发干劲、促进担当,出现偏差、泛化则容易打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唯有做到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才能问出担当、问出干劲,而不是问出怨气、惰气。
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这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对精准追责问责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强化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未经查实不随意问责,不层层“戴帽”问责,不以问责代替管理,不追求问责数量,做到只唯实、不唯上。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一贯表现和所犯错误的情节、后果、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准确把握定性量纪的尺度标准,坚决防止问责过多过频过于严苛、把“从严”等同于“从重”、依赖用处分方式进行问责等错误倾向,更好地发挥追责问责的正向引导作用。山东省纪委监委专门制定问责工作规程、关于在事故(事件)追责问责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并对重大问责事项提级审核把关,力求精准审慎。
坚持权责一致、错责相当。“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是追责问责工作的逻辑起点。准确界定责任,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不能用直接责任代替领导责任、监督责任,让一般干部替领导干部受过;不能用属地责任代替监管责任,让基层干部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背锅”。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追责问责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从本质上看,问责是为了更好地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而不是搞惩戒主义,“一棍子把人打死”。牢固树立“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的理念,更多地运用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组织处理等方式问责,帮助干部实现从有错到有为的转变。特别是基层干部长期处在推动发展、解决矛盾的一线,任务重、责任多、压力大,在追责问责中更要换位思考,多给予理解支持,既用监督加压、又用信任加力,真正形成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