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议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六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部署要求,结合山东实际,作出如下决议。
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中央纪委工作报告,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和重要成效,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工作建议,宣示了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
2.深刻认识党章修正案对推进新时代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具有根本规范和指导作用。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3.深刻认识大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心愿。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凝聚全党共识、反映人民期待,值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赖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富有活力、能够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同志继续当选为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充分体现了全党共同意志,充分反映了亿万人民共同心愿,必将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4.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相互联系、有机统一。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深刻领会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领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东实践新篇章。
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5.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矢志不渝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有令必行。要健全完善保障“两个维护”落实的制度机制,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使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6.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持之以恒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到各方面全过程。
7.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对山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赋予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联系起来领会,统筹起来推进,贯通起来落实。要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抓好落实,自觉校正偏差,确保贯彻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三、持续兴起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上;聚焦到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上;聚焦到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将学习宣传贯彻持续引向深入。
8.切实抓好学习培训。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计划,采取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集中轮训、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集中一段时间分期分批轮训一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好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细化工作方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
9.集中开展宣讲活动。组建省委宣讲团,赴各市和部分企业、高校开展集中宣讲。各市、县(市、区)组成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发挥各类宣讲队伍作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宣讲活动。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和党的二十大代表要带头宣讲,省委常委到高等院校、党校、基层联系点宣讲。开展面向党外人士的宣讲工作,增进党外人士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知认同。注重增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联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10.精心组织新闻宣传。统筹各级各类媒体资源,集中力量进行全面准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各级媒体及所属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及时推出系列有分量有深度的综述、社论、评论、理论文章和融媒体产品,及时宣传各行各业对党的二十大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把网络传播平台作为重要阵地,坚持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在网络宣传上展现新面貌、新作为,推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统筹内宣外宣开展全媒体宣传,深化拓展与中央媒体、省外媒体的合作,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广泛宣传。
11.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发挥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力量,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化、学理化、学术化研究。发挥社科规划课题导向作用,依托社科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以及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理论研究基地,集中开展专题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理论支撑。组织重点理论报刊开设专刊专栏专题,推出一批大众化通俗化的阐释文章,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四、扎实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进一步优化实施路径、完善政策举措,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我省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未来5年,在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生态环境质量、管党治党水平等方面实现新跃升,努力创造更多走在前的现代化成果。
12.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培育壮大“十强”产业,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数字产业,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强省。着力扩大内需,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统筹基础设施“七网”建设,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计划,畅通经济循环,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牵引,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省市一体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做大做强山东半岛城市群,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
13.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十大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全环境育人机制。实施教育提质行动,率先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做强特色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升级版”,支持高校分类发展,深入推进“双一流”创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合理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评价激励政策,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全过程创新生态。多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高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完善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探索建立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完善“高精尖缺”人才精准培养引进机制,优化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1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擦亮“有事多商量”协商品牌。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完善办事公开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党的领导、政府管理与基层民主良性互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发挥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和侨务等工作。
15.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坚持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立法工作机制,统筹立改废释,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等地方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依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监督和基层综合执法等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权力运行,促进司法公正。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深化全民普法行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6.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深化“四史”宣传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推进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化移风易俗,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五为”志愿服务项目化开展,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山东文脉”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开展“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山东手造”工程,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千亿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国家文化公园引领,文化交通线贯穿,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示范,八大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支撑,全域‘两创’新标杆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做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深入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7.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实施收入倍增行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行动,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健康山东建设,健全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调发展和治理,建设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8.系统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四减四增”行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实行“绿色门槛”制度,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建设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加快争创黄河口、长岛国家公园,深入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严格落实“四个区分”“五个减量替代”,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等制度,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19.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农业农村、投融资、财税、金融、人才发展等领域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共同富裕等牵引性、标志性强的集成性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经贸交流合作,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推进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贸易强省,提高使用外资质量,广泛开展各领域各层次交流,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大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创新提升行动,健全支持民企改革发展政策,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确保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20.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高标准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健全完善由党委书记负责的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治理、服务的整体谋划和组织协调,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创新源头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做细网格化,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创新资源力量整合机制,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加强乡镇(街道)治理能力建设,深化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联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构建多元共治、资源共享、智慧支撑、一体运行的良好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精细化为民服务机制,推动基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市域通办”,探索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的有效办法,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提升基层综合服务、精准服务和兜底服务能力。
2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健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建设,提升干部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水平,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国家安全审查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守好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网络、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一排底线”。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建好用好全省各级国家安全教育阵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现代应急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
五、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22.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机制,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各级党委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机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委监督责任,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23.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扎实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深化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工程,用好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推动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根据中央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24.健全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备案审查、评估清理、跟踪问效机制,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健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制度,实施“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用好政治监督活页和廉政档案,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
25.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突出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战略规划,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整体提升公务员队伍建设质量。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注重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四进”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磨砺干部,提升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积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健全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机制,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关爱回访工作力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26.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密组织体系,实现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质效,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体提升”试点,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统筹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党建,深化模范机关建设,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管理体制。强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开展党建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12345齐鲁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形式。深化党支部规范提升行动,完善在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27.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督促党员干部廉洁用权、为民用权。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倡树严肃严格、求真较真、细致细究、务实扎实、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健全常态化查访、以下看上“直通车”、普遍性反复性问题集中整治等机制,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顶风违纪的严肃惩治、决不姑息。
28.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巩固拓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重点查处国企、金融、政法、粮食购销、开发区建设、地方融资平台等方面腐败问题,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实施“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坚持标本兼治,加强以案促改,推动完善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党性教育、纪法教育、警示教育,打造“清廉山东”品牌。
六、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确保见到实效。
29.周密组织压实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作出专题部署,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逐项抓好落实。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
30.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全面系统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落实,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好示范、当好表率。省委常委要率先垂范,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指导好分管领域和单位的学习贯彻。其他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带学促学作用,以身作则、履职尽责、抓紧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和生动实践。
31.把牢导向凝聚力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着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围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主动设置议题,通过访谈专访、专题专栏等形式,多做解疑释惑、增进共识、增进团结的工作,加强正面引导,回应关切。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和手段创新,切实增强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32.久久为功确保实效。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敢于担当担责,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把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
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报告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