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在线
网站首页 >> 要闻摘报 >> 正文
今年宪法日主题: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今年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日前,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宪法的保障

  “杭州在中国宪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在杭州起草的‘西湖稿’是1954年宪法的重要基础……”位于杭州市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内,讲解员的生动介绍,把参观者带入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宪法和法制建设的历史长河中。

  1940年,毛泽东深刻指出:“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3年底,毛泽东一行开始在杭州制定宪法草案稿本,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次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因此这部宪法又称“五四宪法”。

  “‘五四宪法’坚持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我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构筑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为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供了坚实保障。”“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副馆长王永翔告诉记者。

  “五四宪法”的实施,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此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巨大贡献,新中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不仅如此,‘五四宪法’草案发布后,经过了广泛的大讨论,使全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宪法教育,形成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等宝贵经验和原则。”王永翔说。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在通过新的宪法的同时,正式批准“六五”计划。“八二宪法”全面贯彻和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了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是我国的现行宪法。“八二宪法”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后,“六五”到“十三五”共八个五年规(计)划进展顺利,极大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二宪法”实施后,根据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需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5次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有力推动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

  “陈列馆资料详尽,历史说服力强,教育作用深远。不管老、中、青年都值得到这里接受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做一个遵守宪法、遵纪守法的人。”翻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留言簿,一条落款为邵文良的观众留言,言语间充满了观展后的感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就加强宪法实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突出强调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我国宪法理论和实践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莫纪宏说。

  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宪法,就是要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2018年,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随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实施以来的第五次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意义重大而深远。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宪法完善发展,更好维护宪法的统一、尊严、权威,更好发挥宪法对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宪法实施的实践不断丰富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各项议程进行完毕后,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

  “从宪法实施来说,一是不断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二是不断丰富宪法实施的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者包括加强立法工作、设立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在备案审查工作中认真处理合宪性涉宪性问题等,后者包括设立国家宪法日、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依据等。

  “宪法精神的核心就是法治精神,也就是现行宪法第五条规定的维护法制统一性,树立宪法根本法权威,法律法规规章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必须遵守宪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莫纪宏接受采访时表示。

  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为例。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行有关职责中注重加强合宪性审查工作,如制定监察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作出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关于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等决定时,有关方面都进行了合宪性审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确保宪法得到正确实施。”宪法室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法律实践的共同特点就在于,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扎实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彭錞说。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的民法典将正式实施。在民法典中,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7编1260条,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全方位为人民权利提供保障,字里行间,彰显出浓浓的为民情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宪法实施的必然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宪法经常被称为“母法”,是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源头、统领和统帅。

  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改革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立新法、改旧法、废旧法、作立法解释、作授权决定、作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等多种方式,打出立法组合拳,及时满足不同改革需求,为改革发展助力。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时公开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知情权,维护媒体全面和及时报道的权利,保护公民言论自由权,依法打击谣言传播,体现了将人权与法治相结合的精神。

  “与防疫抗疫相关的一系列法规出台和修改,目的正是为了实现依法防控,在高效行使应急权力和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之间取得平衡。”彭錞告诉记者。

  从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到刑法更有力惩治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类犯罪,再到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一次次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法律实践,实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和宪法精神的高度统一。

版权所有:mg4355线路检测官网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2020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

济南校区: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 邮编:250100 北校区:山东德州市齐河县齐晏大街699号 邮编:2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