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专业建设 >> 质量工程 >> 正文

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简称“2+2”模式)改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7-31 [来源]: [浏览次数]:

课程筛选

 物流工程专业选择了《现代物流学》、《物流工程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五门首批试点课程群。

(一)建立“作业和项目”体系

1.作业体系构建

本次改革选择的每门课程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独立实践课程。“作业和项目”构建计划在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中实现。作业是理论知识学习的实践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意延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环节。要认真落实课程作业,形成实用、严谨的课程作业体系。注意要保证作业的质,删减掉重复性、记忆性的作业,增加对学生有应用性导向、启发性作用的作业;适当增加作业的量,通过充分练习,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各知识点能够深入理解,学会自主学习,并将所学在实践中有所应用;同时改革作业批改制度,用更灵活的方式减轻因为增加作业量而带来的工作压力。

2.项目化教学

项目以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实际案例为素材,围绕问题解决和应用能力提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三项工作:一是构建课程项目教学案例库,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具体要求,并形成课程内部项目教学的合理逻辑关系。二是构建严谨的专业项目教学案例体系,优化课程之间项目教学的前后支撑关系,形成案例库集群。三是落实好项目化教学,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适应项目化教学的需要,要与作业结构相适应。

(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应用技能考核模式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讨论课教学

案例讨论式教学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再现于物流学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相关理论去解释和分析案例,通过研究和调查提出独立见解或共同探讨出对之策。将案例讨论式教学运用于现代物流学这门课程主要经历案例准备、师生讨论和分析与评价三个阶段。

①案例准备阶段

物流学案例选取正在发生的或刚刚发生过的社会物流事件。互联网时代,社会舆情此起彼伏,不断涌现的物流新问题新事件为物流理论课提供了新鲜和原始的案例数据。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能够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增长学生的新知识,培养其灵活变的能力。不过这些案例纷繁复杂,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全部状况,在讨论时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建立与相关理论的强联系。较好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时新型、针对性等特征,教师尽可能考虑那些最近发生的,与理论联系密切的物流事件,对于有争议的内容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案例展示媒介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案例不再是枯燥冗长的文字,而是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文本的融合,教师通过创制案例的多元呈现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为后续讨论提供多个角度。值得注意的是,讲解案例时,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和问题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思考。

②师生讨论阶段

根据授课内容合理选择案例讨论模式。根据不同的知识重难点分布情况和对的课程目标结构,现代物流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按照师生角色比重分为三种模型,分别为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学生主导。教师主导型模式通常在课程初期,此时是学生的知识积累期,以教师讲解为主。该模式一般由教师讲解理论、教师讲解案例、教师分析与总结等环节构成。例如,在讲解“物流活动的产生”内容时,教师先讲解了人类物品交换发展的过程,然后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消费品的来源,帮助学生理解物流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师生互动型模式通常在课程中期及以后,此时学生处于知识理解与拓展的上升期,适合在某章节知识点结束后进行。该模式一般由教师讲解理论、教师展示案例、学生讨论案例、教师点评与总结等环节构成。学生主导型模式通常在课程后期,此时学生对课程整体框架与知识体系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该模式一般由教师讲解理论、学生讲解案例、学生讨论案例、教师点评与总结等环节构成。

根据学生特征设置“个性化+差异化”的互动模式。根据学生学习心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案例讨论教学时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在整个教学周期中设置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个人自主式学习教师充分利用课前 10 分钟,随机抽取 3-4 位学生进行热点物流分享,学生口头简述物流事实,并发表对该事件的看法。针对该事例,其他学生发表同意或反对意见,教师最后进行短评。通过这样的一对一、多对一的观点交流或交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其批判精神。

小组合作式学习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发布相关学习任务(见上文“学生主导型”),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性格各异的学生自由组队,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分配资料收集、PPT 制作、PPT 汇报、文章撰写等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各展所长。同时,组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③分析与评价阶段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记录并形成小结,分析互动过程中个人和小组的整体表现情况,根据相关评判标准给出成绩,纳入总成绩考核。教师注意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结果性评价,将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和表现纳入考核之中,结合讨论中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度、案例选取的合适度、分析与批判力度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学生,避免过去传统理论课“唯期末试卷成绩定天下”的现象。在评估的过程中教师还关注自身的表现,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1 考核改革思路设计


二、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效

物流工程专业选取的五门课程进行了“2+2”教学模式改革,试点班级主要有 2018 级物流工程 1、2 班,2019 级物流工程 1、2 班,2020 级物流工程专升本 1、2、3、4 班等。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三门课程改革基本情况如下。

1.改革内容与成效

(1)讨论式教学改革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精心搜集资料,一般是视频资料, 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根据现代物流学课程知识的特点,任课教师确定了三个讨论主题,见表1。

1 讨论主题与对应的知识点

课堂讨论的过程是讨论前教师准备课堂讨论的素材(一般是视频资料,课堂上首先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然后根据视频资料展开讨论;课下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搜集相关资料,写出课堂讨论总结报告。具体流程见图 1。根据近几年的课程教学情况,讨论课的各环节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环节1.讨论前的素材搜集

1 课堂讨论推进流程图

课堂讨论的素材最好是视频类的资料。心理学家特雷齐勒通过心理学实验表 明:人对于知识的获取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5%来自于其他,也就是说人类获取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视觉和听觉,足见视频资料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实验研究还证实,人们一般只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视频素材导入正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等一并显现出来,这种刺激各种感官的方式要比一般的听讲更有效。通过具有真实情境的视频资料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视频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同时视频资料包含的信息量大。现在网络信息发达,网络视频资料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在选取视频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筛选。一般来自央视网的视频资料,无论从信息量还是从编辑逻辑性上,都符合要求,因此现代物流学的讨论素材大多数都是从央视网下载的。

 

 环节2.讨论过程中的组织环节


采用分组教学,每组人数不宜过多,6 人为一个小组,初次讨论课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固定下来,所有讨论课均按此分组进行。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总之,“合作学习”是课程讨论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环节3.讨论后的报告撰写

①在写实验报告时,可以从学习通平台上回看视频资料,力求全面掌握视频资料的内容。

②集思广益,小组内要进行充分的研讨,合作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避免让某个人代替小组成员,独自完成。

③可以从网上适当查阅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资料。

不同小组选择了同一个讨论主题,实验报告的内容不可雷同,否则雷同组本次实验成绩均判为 0 分。


(2)项目式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期《物流工程学》、《物流系统仿真与建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均从项目式教学的角度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

①《物流工程学》课程中设施选址相关知识属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战略规划层面的任务,通过学习设施选址相关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应用选址专业知识解决设施选址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

相关项目如下:

项目一:设施选址项目

分项目 1.首先运用集合覆盖模型法建模,然后分别运用 Excel 规划求解工具和 lingo 软件求解模型

分项目 2.首先运用运输模型法建模,然后分别运用 Excel 规划求解工具和

lingo 软件求解模型

《物流工程学》课程中流水线平衡、设施布置、仓库存储空间相关知识属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营运设计层面的任务,通过学习流水线平衡、设施布置、仓库存储空间相关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应用物流专业知识解决物流系统设计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物流工程制图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

相关项目如下:

项目一:流水线平衡项目(生产线布置)

分项目 1.运用基本平衡方法解决流水线平衡问题,给出平衡方案

分项目 2.运用韩格逊•伯尼方法解决流水线平衡问题,给出平衡方案

项目二:设施布置项目

分项目 1.综合运用 SLP 方法和关系表法解决车间布置问题,给出布置方案分项目 2.综合运用 SLP 方法和关系表法解决厂区布置问题,给出布置方案

项目三:仓库存储空间项目

分项目 1:首先运用蜂窝损失、通道损失知识求出空间损失,然后在考虑空间损失的前提下求出存储面积

分项目 2:运用几何计算法求解存储面积分项目 3:仓库空间利用率计算

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基于实际提取训练技能点设计项目,在本课程中设计了四个项目,分别是机场安检仿真、供应链仿真、医院流程仿真、自主设计仿真等,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分析需求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等环节基本能做到工程化操作,职业化素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总体来说,在本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对于课程效果,学生们认为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会了学习方法。

③《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实践》课程运用项目式教学,针对教材中或教学中每一章节的案例无关联,相互分裂的缺陷,或在实践教学仅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局限性,把学科竞赛如物流仿真设计大赛的设计要求转化为项目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整个项目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结合近几年百蝶杯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中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运营的赛题以及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可将竞赛项目分解成 5-6 个分项目,具体内容如下:根据系统内调研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配送作业区域的能力规划与布局优化-----配送中心储位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实施与验证。通过一个项目将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衔接起来,形成知识链,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表2各分项目具体内容


序号 项目名称 任务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实践方式手段及步骤
1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所需的规划资料的调研;

2.规划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能够明确配送中心规划所需的资料,并且能够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正确地处理与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收集规划资料,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如ABC分析法、EIQ规划法进行分析,得到数据处理分析结论。
2


1.确定选址任务及目标;

2.选定选址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选址

1.能够根据项目背景资料确定选址的目标及任务;

2.能够确定选址的方法,并且会建立模型进行选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背景资料的分析,确定设施选址的类型,选定选址的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选址规划,并对选址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3 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确定及作业能力规划

1.根据调研到的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确定作业区域;

2.根据调研的项目背景资料确定仓储作业区域和拣选作业区域的配合形式;

3.确定作业区域的能力

1.能够对项目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作业区域的划分;

2.能够分析仓储作业区域和拣选作业区域的配合形式,采取适宜的方法确定作业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流程的分析,然后确定作业区域,再对配送中心的业务进行市场需求预测,进而确定其作业能力。
4 配送中心布局规划与设计

1.根据上个分项目确定的作业区域能力,确定各作业区域的面积;

2.选用SLP布局方法进行布局

1.能够掌握各种布局方法的特点、用途;

2.能够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实际布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布局,形成最终的布局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5

配送中心仓储作业区域布局及储位规划

1.确定货物储存方式和布局;

2.进行储位规划

1.能够根据不同货物的特及其他因素确定适宜的储存方式;

2.能够对货物进行分类并且规划不同的储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确定货物储存方式、选定储存设备,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 进行货物的分类并确定不同储位,形成储存规划方案。


6 配送中心拣选策略的实施与验证

1.确定拣选方式和拣选策略;

2.实施不同的拣选方案验证储区;

3.规划和储位规划的合理性

1.能够对收集到的订单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拣选方式;

2.能够准确实施拣选方案并分析不同拣选方案存在的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拣选方案对前面所形成的 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验证,逐步完善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方案。

以上六个分项目是基于同一个项目背景而形成的,是相互关联的,是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程序与步骤的体现。通过以上六个分项目形成一个完整的配送中心选址与内部规划方案。


(3)应用技能考核改革

2018 级物流工程 1-2 班学生自学能力强,学风正,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参加物流工程学科竞赛的参与度很高,基于这样的学情,《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和《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两门课进行了课程联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考核改革, 本次考核改革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

物流系统节点选址与路径优化考核了学生物流节点选址要考虑的最优目标、选址要考虑的因素、选址建模能力和建模后的优化求解能力。这是综合考查学生的物流网络优化能力,该考核能用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和《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两门课的内容,将两门课的知识和技能联合起来设计题目考核学生,通过考核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应用,提高学生物流网络优化的技能,提高选址与路径优化建模能力及模型求解能力,并能提高lingo软件的应用能力。

通过进行技能型考核联考改革,能够将课程间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能够将学生学得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体系,学生能够在脑海里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找到任务需要的数据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需要小组合作,小组内部成员要分工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能够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有的小组会熬夜做考核任务的方案,有的小组不用加班就能完成方案。通过这种联考方式,能够紧密联系课程,使课程不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更能体现课程体系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能够体系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讨论、项目分工不明,少数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学习效果一般,表现为纯粹的精英表演

试点班级里仍然有少数同学还是停留在教学改革前的状态,不主动参与课堂,应付了事,滥竽充数。讨论教学和项目教学往往以小组形式展开,有的小组是一 言不发,有的小组是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人说或 真正在做,其他人默不作声或依赖别人,真正参与进来的学生往往是部分学生。

(2)产学结合较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实际企业联系有限

本学期物流工程专业五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教学改革内容设计主要基于老师们的集体研讨,教学改革内容与实际企业联系有限。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方式不健全,以企业和学校合作为核心,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融合的教育培训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3.建议

(1)教师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或项目内容,适时进行分工和责任的再定位

讨论问题或教学项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兴趣,过简单或过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学生集中讨论或集中进行项目学习。选择问题的难度要稍高于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或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先要搞好小组角色分工工作,要让学生明确分工的目的、方式。小组内部应该有一定的分工,让所有的学生各司其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一般小组需要有组织者,负责引导小组活动,确保指定的问题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2)选择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创建公共实训基地

学校与大型骨干企业开展产学合作的教育活动,编制能够反映企业岗位要求、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材料,创建符合教育培训体系模块的课程内容。

响应国家政策,在已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场地的前提下,将重点放在没有被覆盖的企业和新兴产业基地,依靠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来创建一批应用型公共实训基地,选择合适的公共实训基地,做好场地勘察工作,为公共实训基地的合理性、创新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个学期两个专业五门课程“2+2”教学模式改革的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发现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应当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创新教改举措,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