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都需要有强大的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提升,基本有十个方法。
第一法:信念凝聚法
邓小平说过:“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一个团队能走多远,取决于理想信念坚定与否。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红军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铁一般的意志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
反之,当缺少共同的理想信念时,一次简单的工作落实可能都难以到位。
一个强大的团队,要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
对宣传文化战线来说,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的人可能觉得理想信念是一个“高大上”的课题,抓起来就如“牛吃南瓜不好开口”。实际上,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
我们要把理想信念融入本职工作、贯穿日常生活,体现在解决急难险重任务上、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体现在工作创新突破上,以个人的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团队凝聚之魂。
第二法:目标导向法
孙子兵法有言:“上下同欲者胜。”一个团队,只有围绕共同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才能形成最强大的凝聚力。
目标导向法的前提是合理制定目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时候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追求的目标也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制定共同目标时要善于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同心圆。
就济南而言,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是济南市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宣传文化战线要把强省会建设的济南声音传播好、济南故事宣传好、济南形象展示好。有了这样共同的职责使命,就有了前进的一致方向。
目标导向法的关键在于科学分解指标。
指标分解得科学与否,将影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如果好高骛远,指标遥不可及,就会“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让人丧失希望;如果定得太低,轻易就能完成,也很难把团队的动力充分激发出来。科学的指标,需要团队成员“跳起来摘桃子”,既激发出足够的动力,又能让大家获得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目标导向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达标。
要根据指标压实责任、分派任务,做到责权统一、奖罚分明,推动目标如期高质量完成。
第三法:纪律约束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
有铁一般的纪律,才有铁一般的队伍。纪律松弛、规矩不张,团队成员各行其是,一个团队是难以形成凝聚力的。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党的十八大后出台的“八项规定”,我们历经千锤百炼,由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其中一大法宝就是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大到治党,小到带团队,都需要有严明的纪律,用纪律约束法来保障团队凝聚力。
讲纪律,就要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反应、有落实、有结果、有答复,坚决不搞选择性执行、象征性落实,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一套、做一套”。
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以党纪为硬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共同维护好团队的权威性。
第四法:典型引领法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先进典型是旗帜、是窗口、是导向,也是激发团队积极向上的引领力量。通过选树典型,褒奖身边的“能人”“高手”,能够直观、具体、生动地告诉大家“什么是先进、怎么干出彩”,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竞赛,达到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效果。
哪个团队树立起能够服众的典型,哪里就有活力,哪里就有凝聚力。反之,如果一个团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或者总是“论资排辈”,那这个团队也很难干出成绩。
大到一个系统,小到一个部门,都要形成选树先进典型的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2年,济南评选出“济南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团队、创新个人”并进行表彰,2023年还要选树“泉城文化英才”“泉城文化之星”等,带动形成济南市宣传文化系统学习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精神风貌。
第五法:放风筝式管理法
所谓“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我们讲团结一致,同时还要根据个人类型与特点因材施用,用人所长,扬长避短,这就如同放风筝,既要有线牵着,也要给予充分自由。团队也是如此,既要建立起大家都要遵守的规矩,也要给予团队成员充分的发挥空间。
要正确把握团队精神与个性张扬的关系。个性能够带来创新和活力,步调一致可以使团队更加协调和高效。我们要寻找个性与团队需求的平衡点。这就如同下棋,一方面要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全局意识,另一方面又要发挥“马”能“八面威风”、“车”能纵横进退的个体特长,形成最大合力。
既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也要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工作中,有些东西是共性的,需要坚持“一个调”,这就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也有些工作需要“术业有专攻”,那就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个人在最能发挥自己才干的领域建功立业。
此外还要避免“求全责备”。鲁迅曾说过:“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良才如美玉,美玉有微瑕,不掩光泽就好。构建起灵活科学的考核机制,既不能“一过定终身”,也不能无原则纵容,若能化短为长更好。
第六法:沟通交流法
沟通不仅仅是交流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分歧、形成共识、增强团结,提升凝聚力。
怎么样才算有效沟通?
善于沟通上下,既经常向上级汇报,让上级随时掌握动态、方便决策,又要及时与下级交流,及时了解工作进展、调整思路。
善于协调内外,及时与共同参与的其他单位、部门协调,科学调配资源,协同高效推动工作。
善于联系左右,及时与同事们通气,做到“各拿各的号、同吹一个调”,同时要按照团队节奏及时调整个人工作,确保工作推进的整体性。
在现实中,一些工作中的“肠梗阻”“打折扣”,甚至是无效落实,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团队合作的过程如同拔河,最关键的是形成合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保持有效沟通。
第七法:协同作战法
协作就相当于“系统集成”,达到高效推进工作的效果。反之,如果协作不到位,就会影响效果,甚至出现“一子失着,满盘皆输”的局面。
讲协作,要做到“四位”。
明确定位。自觉把自己放到大局中去把握,认清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工作到位。团队成员要做到“自扫门前雪”,把该挑的担子挑起来、该扛的责任扛起来、该抓的事情抓起来,既要为一域争光,也要为全局添彩。
善于换位。换位才能将心比心、增加理解,从而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自身工作,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换位思考,就要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看待问题、理解问题。比如说,做谋划要善于“上提两级”,做到提高站位,立足全局;抓落实要“下沉两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小处着手,精准发力。
及时补位。“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必定垮台。”大家要强化“主动补台”意识,唱好“同台戏”,下好“一盘棋”,做到分工不分家,补位不缺位,宁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后退一步留有空白。
第八法:集体学习法
一个团队只有持续进步,不断攀登上新的高峰,才能拥有持久的凝聚力。这就要求团队加强集体学习,打造成长型团队。
集体学习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之一。集体学习要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学习身边榜样。最好的学习莫过于身边的榜样,这些先进典型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且最具引领力、说服力、感召力,应该作为集体学习的重点。
学习他山之石。他山之石是别人已经走出来的成功道路,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很多成功就是通过“复制+创新”实现的。我们要善于借鉴他山之石,再结合实际,向前迈一步,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学习新知识。创新是时代的鲜明特征,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宣传工作,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但创新不会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这就要求不断学习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九法:团队建设法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链接程度。所以,在正常工作之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来加深成员之间的链接。
思想上要分享。通过分享,让团队的思想得到碰撞,产生火花,提高团队的创新力。在有效的团队分享中,成员之间既能进行有效沟通,化解分歧、促进和谐,又能增强团队意识。济南宣传文化战线举办的“处长论坛”,就是鼓励大家来分享自己的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和谐,提升队伍凝聚力。
生活上要互助。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是一家人,在生活上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情感上要融洽。情感管理被认为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情感管理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让人人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要适当举办一些团队活动,让团队成员在活动交往中增进感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使团队成为一支荣辱与共、相互依存、齐心协力的队伍。
第十法:考核激励法
用好考核“指挥棒”,让想干事、能干事、善成事的人拥有舞台,让不干事、不想干事、干不成事的人失去市场,树立起让大家都服气的鲜明导向。
考核要考出正气。团队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分工明确、奖罚分工,做到绩由事考、人以绩论;要鼓励创新实干、勤勉尽责的同志,让实干的人实惠、吃苦的人吃香、有为的人有位,也要让“躺平”的人躺不住、“混日子”的人混不下去,考核结果要让团队服气、大家认同。
考核还要考出士气。对敢干事、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团队要表彰激励,让他们保持工作激情、继续开拓进取,对不敢干、不想干、干得差的同志,要适当惩戒、教育,倒逼他们转变工作作风、谋求工作实效。
考核也要考出顺气。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惩戒批评,而是为了激励,解开团队成员思想上的“疙瘩”,理顺人心,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当然,追求气顺、讲团结绝不是“结团”,而是在遵守考核规则的基础上消除误解、凝聚共识、形成共振,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